People in Taiwan also have a family reunion on Tomb Sweeping Day.
在台灣人們也在清明節這天團聚在一起。
- Apr 06 Sat 2013 06:42
[典翰普拉斯美語文]每日一句-2013/04/06
- Apr 05 Fri 2013 21:19
[典翰MPM數學]校長的小革命:從9年一貫看12年國教
校長的小革命:從9年一貫看12年國教
作者: 本報訊 | 台灣立報 – 2013年4月3日 上午12:30
■ 宋慶瑋(桃園縣文昌國中校長)
對高中職、國中、國小3百萬學生與20萬老師來說,12年國教,這是一起參與的大實驗。
因此,12年國教明年上路前,應先檢討9年一貫課程。教育改革不可怕,可怕的是以前信誓旦旦的9年一貫合科教學,推動大有問題,教學現場的老師是否有足夠能力教,必須打問號!
9年一貫歷史背景和實施現狀
早期填鴨式教學法令許多父母及學者詬病,均不願讓自己的下一代接受同樣的教學方式。「9年一貫課程」和「多元入學方案」原本以為可以把學生拉出升學至上、以及標準答案的夢魘。
9年一貫課程教學國小自90學年度、國中自91學年度實施至今,其中最主要的教學精神就是課程統整合科教學。9年一貫提出7大領域包括語文、數學、自然、社會、健體、綜合與藝術與人文。
科別內容部分:語文為國文+英文;數學為單科;自然為理化+地科+生物+生活與科技(電腦及資訊實施第二年即併為六大議題中);社會為歷史+地理+公民;健體為健康教育+體育;綜合為輔導+童軍+家政;藝術與人文為視覺+聽覺+表演。

▲全國教師會2010年5月17日發表「教科書選用制度與學習壓力問卷調查結果」,全教會理事長劉欽旭(右)說明,問卷結果一綱一本教科書選用制度,師生壓力未減。(圖文/中央社)
然而,各縣市國教輔導團目前實施的分組方式,仍然採用領域式的方式訪視各校,由領域召集校長帶隊,到各校了解與示範合科教學的範例。
另外,國家教育研究院籌備處主任陳伯璋教授曾直指,9年一貫的重大議題「淪為意識形態和政治角力運作」,從最初的6項議題增到38項。「9年一貫給孩子背不動的書包」,誰會有信心下一波教育改革絕對沒問題呢?
教科書選用有玄機
9年一貫課程改革最重要的概念在於知識的統整,尤其教科書的多元開放,早期民國90年以前,在單一課程標準架構下,以科為單位由國立編譯館編定教科 書,9年一貫課程實施後,由民間書商編印經由教育部的審查機構審查通過後,由各校的課程發展委員會所組成的各領域小組會議選書,決定版本後使用。
這是目前全國皆然的標準作業流程,只是在決定教科書的過程中,各校領域教師選書的考量因素很多,包括該領域教師的專長、學生程度、書商服務、印刷與編排、內容等等。
在實施9年一貫課程初期2到3年,各家教科書百花齊放,家數特別多而且編排方式幾乎以統整式方式編排,這也是9年一貫最希望課程改革的精神,但經過 短短初期不到2到3年之間,許多書商紛紛倒閉,因為不被選中的主要原因就是「統整得太厲害」,此類教科書最符合9年一貫精神,最後卻落得被遺棄,為何?
書商與教師天天服務得知最大的原因是,統整得越厲害的教科書,老師不會教當然不會被選中,所以逼得書商改變策略,各領域教科書尚稱七大領域,只是在 單一領域中會將各科改為○○篇,如自然領域理化篇、地科篇、生物篇、生活科技篇,以章節的方式重新排列組合,這樣的教科書教師最愛,市面上如江湖術語般 「合久必分、分久必合」,實際情形表面上是領域印書,內容其實是以科別分開編印單元的。
師培體系跟不上教改腳步
姑且不談9年一貫還有其他次要的主軸,如七大議題的融入、學校本位課程的設計、自編教材的設計、多元評量等等。領域教學之所以會失敗,肇因於教師的專長訓練才是最大主因,至今為止各大學師資培育機構仍然以科別訓練教師專長,無形中埋下學科不易整合的問題伏筆。
各大學奉教育部核准開設教育學程招募學生均以「教育科目」訓練為主,其原來所唸的主修科目仍然是「科」而不是「領域」,以社會領域為例,地理、歷 史、公民(公領)三系,甄選上教育學程的學生,在其原來所主修的系,並沒有任何機制或設計或要求必須跨系、跨科學習,修習過教育學程的地理系畢業生執教 鞭,並不會教歷史或公民。
同樣歷史系畢業者也不會教地理或公民,公領系畢業者不會教地理或歷史,這就是為甚麼9年一貫課程合科教學會失敗的最主要因素。
課程合科教學難題仍待整合
師資的專長訓練決定課程教學良窳,教育部及縣市教育主管機關曾大力要求各領域教師,5年內必須有90小時的9年一貫課程研習時數,在民國90至93 年左右,全國教師幾乎為了這樣的規定到處參加研習,當然也造成很多的反彈,因為上班時間參加研習「課務要自理」,假日研習雖可以補假,但是補假日課務仍然要自理,於是教師會團體抗議,教師研習時數規定教育部或教育主管機關才鬆下不敢要求。
然而即便是參加過9年一貫課程教學的教師,認知概念其實早已齊備,但在教學現場,仍沒有辦法跨科教學,不是老師不願意或不認真,確實是因為合科教學的內容牽涉自己不熟悉的領域,教起學生來是非常心虛的。
12年國教103年即將正式上路,為讓第一線老師做好萬全準備,教育部將今年訂為「教師專業發展行動年」,然而,不論是9年一貫推動90小時/5年 的研習時數要求,或是教育部最新製作的「12年國教中等學校教師教學專業能力研習5堂課」,共計18小時,都絕對改變不了老師在大學裡四年的專長科別訓 練,這是教育部在推動9年一貫、12年國教課程合科教學,始料未及或無法克服,仍有待整合的難題。
12年國教免學費應排富
至於每年2百億的免學費政策,個人認為應該排富,甚且雜費與代收代辦費根本沒有補助,公私立學校收費還是「差很大」,怎麼有可能達到公私立均質或優質化呢?怎麼有利於「就近就學」,大家還是要擠便宜優質的公立學校啊!
國家財政已經非常窘迫,散財式的討喜每一個人,真的就會讓12年國教順利上路而不顛簸嗎?可以持續幾年?比序條件原設計式精神為打破只以紙筆測驗為 唯一的入學「不公義」,導引為教學正常化,然而目前看來超額比序仍存在著許多的不公平,仍淪為「有能力」家長容易取得高績分的現實狀況,即便是70%高比 重的非紙筆測驗項目,其「鑑別度」非常之低,最後又回歸僅能分三級的30%會考決定關鍵,本質上還是以升學為導向,考試領導教學的模式不會改變。
再者高中端判讀不出比敘高低,最後只得「抽籤」,如此發展真的符合公平正義法則嗎?而各高中無不卯足勁申請「特色」以利招收課業表現佳的資優生,未 來升大學絕對有幫助,除非未來台大也是用抽籤的,否則只要大學端入學方式還是以「考試」成績為選才主軸,高中端一定不會改變思維,高中端不改變,國中端難 做困獸之鬥。
許12年國教一個未來
教改十多年來,五育依然失衡、課外補習及藝能科被借課的情況,依然很嚴重,解決之道12年國教應多著墨於分流教育向下、以及技職教育三合一的發展。
技職體系長期被忽略,政府反而應給技職校院更多補助,讓台科、北科大等校和台、清、交平起平坐,整體素質、聲望提升了,對學科較沒興趣的孩子願意讀高職、科大,有助降低升學競爭。
國中端應廣設技藝班,高中職端尤其公立學要能夠銜接,科技大學也能夠配合,除應擴大免試入學、採計多元表現,還要提升技職校院整體水準,鼓勵更多學 生適性讀技職,如此透過特教性向測驗實施適度分流,導以技職教育的發展,12年國教才會橋歸橋路歸路,學術與技職導向各有一片天發展。
如果唸高職比讀高中有更多空間甚至發展,國中生何必要參加校外學科補習,校內教學才會多元學習與教學正常化。教育是百年之大計,國家人才培養與國民 素質提升最大的神聖工作,制定政策的方向應該要抓準,配套措施要完善,回歸真正的「因材施教」本質,分流教育向下,技職教育提昇,教育改革工程才能實質而有意義。
- Apr 05 Fri 2013 21:18
[典翰MPM數學]基北區免試 松山板中受青睞
基北區免試 松山板中受青睞
中央社 – 2013年4月4日 下午7:24(中央社記者王鴻國新北市4日電)
基北區102學年度高中高職免試入學報名今天完成統計,填寫第1志願人數以松山高中最多,其次是板橋高中,雙雙創新高。
基北區三市國中2日至3日在新北市新店高中完成報名作業,今天完成報名統計作業。
新北市政府教育局指出,今年基北區三市高中高職提供的免試名額,公立高中有1萬5161人、公立高職9237人、私立高中8139人、私立高職3萬1944人,合計6萬4481人,占核定總招生名額達65%以上。
教育局表示,三市畢業生7萬8721人,報名總人數6萬4675人,報名比率高達82%。分別是新北市3萬8833人,台北市2萬1512人,基隆市3657人,再加上桃園縣及大陸台商子弟學校報名人數263人,及跨區及非應屆畢業生410人。
由於今年免試入學採多志願電腦分發模式,每人最多可填寫4個志願,使得總報名人次達到22萬2134人次。分別是報名公立高中11萬6557人次、公立高職4萬2917人、私立高中7142人、私立高職5萬5518人。
根據統計,填寫第1志願的學校排名出現微妙變化,台北市的松山高中拔頭籌,有5000多人,其次是新北市板橋高中,以4500多人緊追在後,志願比序人數雙雙創新高。
板橋高中校長高(柏)鈴表示,相較建北釋出免試名額僅約15%,可能學生評估錄取機率不高,改填其他學校,台北市以松山受青睞,新北則以板中獲肯定,也凸顯在地就學的目標獲民眾肯定。
他表示,板中今年釋出50%免試名額,人數雖僅390人,但相較第1志願4500多人,比序錄取率不到1成,但也凸顯社區生的就學需求,明年原擬75%特色招生及25%免試的比率將再作檢討,可能再提高免試名額的釋出比率。1020404
- Apr 05 Fri 2013 21:17
[典翰MPM數學]《中投區高中職免試入學》 報名太集中 落榜生恐不少
《中投區高中職免試入學》 報名太集中 落榜生恐不少
自由時報 – 2013年4月3日 上午8:44〔自由時報記者張軒哲、蘇孟娟/台中報導〕
中投區高中職免試入學昨日開始報名,今年免試入學名額大幅增加,承辦報名作 業的大甲高中指出,包括台中一中及台中女中等不少學校均報名大爆炸;有學校指出,報名集中化,多人搶少數名額,即意謂放榜後多數人會落榜,恐出現失望潮, 還是有為數不少的學生須轉戰末代基測。
大甲高中校長黃火文指出,今年免試中投區有六十五所高中職及廿二所進修學校參與,昨日首日報名以原台中市八區與南投縣國中先報名。
大甲高中指出,今年由於免試入學名額大開放,各界關注報名情況,首日報名也出現不少學校報名大爆炸情況,其中以台中高農報名人數最多,免試釋出三百六十四人,首日就有一千二百四十四人報名,台中高工招收五百六十人,首日有一千零五十九人報名。
至於備受矚目的台中一中及台中女中也是報名爆炸,一中招收四百七十一人、首日五百七十人報名,女中招收二百五十六人、首日有四百七十九人報名;其中 台中一中今年開放三百八十八個名額給國中薦送,其餘名額扣掉特殊專長生後,提供給一般學生申請的名額僅六十一個,仍是出現學生搶進,一中校長陳木柱指出, 學生申請部分恐均要校排名前一%者才有機會。
台中女中去年兩天報名人數四百餘人,今年才報名第一天就有四百七十餘人報名,也出現報名熱,女中教務主任王裕德指出,今年名額雖比去年多了二成,但學生報名數多,競爭也相形激烈。
十二年國教宣導團種子教師、忠明高中教務主任陳建銘指出,因今年免試名額大開放,確實吸引學生積極報名,該校免試招收一百人,首日就有破六百人報名。
陳建銘觀察,今年免試報名出現集中化現象,尤其集中明星及都會區學校,因每名學生限報名一所高中或高職,在無法複選情況下,卻仍「報名集中化」,凸 顯學生因各校免試名額大開「勇於向上挑戰」放手一搏的心態,恐怕十八日放榜時將出現失望潮,還是有為數不少的人須挑戰末代基測。
- Apr 05 Fri 2013 21:16
[典翰MPM數學]體適能不納入超額比序 教師訝異
體適能不納入超額比序 教師訝異
自由時報 – 2013年4月2日 上午8:46〔自由時報記者廖雪茹/竹北報導〕
小胖子很多,教育部推行體適能檢測計畫,但明年將上路的十二年國教,竹苗學區並未納入超額比序的項目,讓致力於推廣體適能的老師倍感驚訝﹔新竹縣政府表示,因均衡學習已納入健體領域,三縣市共同決定暫時刪除體適能項目。

去年檢測逾半數低於標準
明新科大運動管理系為推廣體適能,去年底走出校園,進入竹北國中等學校辦理體適能檢測,迄今已舉辦三梯次。統計顯示,共六五二名學生完成檢測,結果竟有逾半數低於標準,有三六九人屬於需加強者(五十六.六%),二八三人為通過標準者(四十三.四%)。
體適能是指「個人可以勝任平時工作,卻不會感到疲憊,還有餘力去享受休閒或應付突如其來的變化及壓力之能力。」檢測項目有柔軟度(坐姿體前彎)、肌耐力(一分鐘仰臥起坐)、瞬發力(立定跳遠)和心肺耐力(女生八百公尺跑走、男生一千六百公尺跑走)。
明新體育室主任高小芳分析,體適能的標準偏低,僅後段廿五%需再加強,但可能是學校的體能訓練不足,也可能是因為竹苗學區未將體適能納入超額比序項目中,學生不在乎,所以沒有認真地做。
縣府︰體育課多已正常化
教育部官網顯示,十二年國教以多元入學的精神,實現五育均衡發展的教育理念,將體適能納入超額比序項目提供合理有利誘因,培養規律運動習慣,建立健康生活型態。
教育處體健科科長林宛靜說,有鑑於各校體育課大多正常化,不定期視察,加上竹縣經常舉辦體育競賽,如健康操、樂樂棒球等,鼓勵多元發展,因此暫未將體適能列為比序項目。
竹苗三縣市審議委員決定
教育處副處長李國祿表示,因均衡學習已納入健體領域,不需再單獨另做檢測,「為檢測而檢測」,並考量少數學生體能受限制,三縣市審議委員決定刪除體適能加分項目。
竹苗學區除了體適能檢測,競賽成績和證照加分也都未納入比序項目。
- Apr 05 Fri 2013 21:11
[典翰MPM數學]教部:會考成績標示擬更精確
教部:會考成績標示擬更精確
中央社 – 2013年3月31日 下午6:52(中央社記者陳至中台北31日電)
試辦國中教育會考,各界關心是否能達零抽籤目標。教育部次長陳益興說,會考維持3等第,「成績標示可能作更精確的處理。」
教育部去年委託台灣師範大學心理與教育測驗研究發展中心,以基本學力測驗的舊資料作模擬,發現在現行制度設計下,基北區競爭激烈的學校,免試入學抽籤率都高於5%,建中、北一女甚至高達100%。
教育部長蔣偉寧已多次公開宣示以「零抽籤」為目標,今年舉辦的試辦會考及之後的模擬分發,便是為了提供更精確的數據,讓教育單位決定配套措施。
試辦會考今天告一段落,陳益興在出闈記者會上指出3個政策原則;第一,會考維持「標準參照」,成績不以題數或分數標示;第二,精熟、基礎、待加強3等第不便;第三,在3等第不變的原則下,成績標示可能會作更精確的處理。
陳益興解釋,現行基測是「常模參照」,以PR值和量尺分數標示成績,每個學生都要跟同年齡的人一起比較。而會考是「標準參照」,即設定一定的標準,達到就算是「精熟」,學生是跟自己比。
教育團體推測,免試入學要達成「零抽籤」,恐怕必須讓3等第變成5等第,或是在成績單上加註答對題數,明星高中才有辦法篩選學生。今天陳益興一一加以否認。
媒體追問,「成績標示作更精確的處理」,是否意味在精熟等第下,再區分為A、B、C等,陳益興說,「這是一個可能的方向」,但還要等會考模擬結果出爐,掌握統計數據後,才能拿得準。
陳益興並強調,不會只為了基北區明星高中設計制度,而是更為「通盤」。例如高職、五專,職業類科區分的非常細,也有可能要抽籤,因此除了「精熟」級,「基礎」級的標示也可更為精確。
陳益興說,心測中心將根據試辦會考的結果作模擬,相關配套措施最遲將於今年5月公布。1020331
免試規定朝令夕改 全家盟痛批
作者: 本報訊 | 台灣立報 – 2013年4月3日 上午12:30【記者鄭諺鴻台北報導】
試辦國中教育會考剛落幕,教育部研擬會考成績可能從三等再細分,盼達到12年國教免抽籤目標, 遭到家長團體痛批。全國家長團體聯盟理事長吳福濱2日召開記者會表示,從12年國教宣布實施以來,教育部一再改變政策內容,如此輕率的態度,簡直玩弄家長 於鼓掌間,全家盟不排除結合各縣市家長團體,上街抗爭。
教 育部政務次長陳益興日前指出,國中教育會考成績仍維持「精熟」、「基礎」、「待加強」3等級不變,但為避免抽籤,針對有需求的就學區,成績單標示將更精 確。台北市國中學生家長會聯合會監事長許永佳表示,基北區考生約7萬5千名,根據心測中心公布的數據,五科皆精熟級約5至8%,再加上作文6級分約有 1%、相當於現在PR99的考生,人數約有750人。這750人當中有80%的第一志願是建中、北一女等,以目前提供的名額,怎能不超額?
許永佳說,明星高中已提出85%特招名額,預計103年建中約有163個、北一女146個、師大附中168個、政大附中46個、中山女中141個和 成功高中143個名額,這6所總召人數約5千餘人。就以目前基測412分,將學生分成412個等級,7萬5千名考生除下來,同分填同校約有182人,名額 足不足夠,一目了然。他建議,教育部應秉持「先免後特、同分增額」。
吳福濱強調,教育政策不該只為極少數人服務,應顧及大多數孩子與家長的感受,過去基測成為「分分計較」的大聯考,而「分分計較」的大多不是學生,而 是師長們,不計較的孩子反成制度犧牲者。教育部訂出會考三等級的制度後,會考從原本的教學改進與學生補教教學工具,變成超額比序的項目,政策說改就改,讓 學生與家長不知所措。
全家盟12年國教民間辦公室執行長謝國清說,會考分成三等第,就是希望學生不要分分計較,全國有幾百所學校,只為了基北區明星高中就被影響,「不如 不要辦了,12年國教就喊停吧!」他呼籲,教育部應儘速定案12年國教制度,並開始調整研討106年制度,讓孩子、家長及老師們能安心準備適性升學。
- Apr 05 Fri 2013 21:09
[典翰MPM數學]題目靈活重整合 會考走出特色
題目靈活重整合 會考走出特色
(中央社記者陳至中台北31日電)
試辦國中教育會考告一段落,學界大都認為,會考雖和基本學力測驗一脈相承,但題目更靈活、重視應用、整合,考驗真正素養,走出自己的特色。
會考和現行國中基測,都是由台灣師範大學心理與教育測驗研究發展中心(心測中心)命題,但兩者設定的難度不同,會考是「難易適中」,基測則是「中等偏易」。教育界都在看心測中心要怎麼出題,才能呈現這微妙的差異。
今天6科考完,許多題目讓人眼睛為之一亮。其中數學科首度加考「非選擇題」,台北市興雅國中教師林壽福分析,非選擇題文字敘述較長,考驗學生「情境理解」 的能力;且不只是要解出答案,還要求詮釋解題的過程,跟傳統的基測不太一樣,反而比較像是PISA(國際學生能力評量計畫)。
除此之外,數學科考題還相當活潑、生活化。林壽福舉例,像是考罐頭工廠標記、抽樣的方法,以及棒球比賽的跑壘,讓考生以「位移」的觀念解釋等。
社會科也同樣靈活,圖表題就占了1/2,其中一題還搭上時下最流行的「穿越劇」,要考生透過古代地圖,判讀古今生活情境的差異。
另外,社會科試題還出了發現鄰居在製毒、住家附近的路燈很暗等情境式題目。新北市頭前國中教師王台琴表示,會考不再是考記憶、背誦,學生必須要在地圖、文本、表格找出資訊,運用所學的知識作判斷。
英語科部分,加考聽力測驗是一大創舉,走出基測只重讀、寫的窠臼。新北市中平國中教師黃緒俐表示,聽力題目算是「基本」,但對國中程度的學生而言,已算是一個考驗,教學現場必須有所轉變,加強師生互動。
另外,英語科題幹的訊息量也增多。黃緒俐表示,會考比基測更重視理解分析,學生平時一定要培養「大量閱讀」的習慣,廣泛吸收各類知識,才能拿到好成績。
國文科也較基測難上一些,考題別出心裁。新北市江翠國中教師陳恬伶舉例,題目出了金庸作品,但不是武俠情節,而是引用「序文」,屬於應用文的範疇。
陳恬伶說,會考更重視「欣賞文章」的能力,學生要在長篇文章中找出散落各段的資訊,歸納總結出重點,必須「轉個彎」,而非直接得出答案。
相同要腦筋轉個彎的還包括自然科,舉例來說,試辦會考出了圖表,要考生從南北半球的差異判斷「月相」。另一題則出現知名卡通人物「派大星」,讓學生從其五角身型,判斷深海中所受的液體壓力作用方向。
台北市龍山國中理化教師祁明輝表示,會考給人的啟示是,不能再死背公式,而是要理解公式的意義,瞭解理論的推理過程。尤其在現代社會中,每天接觸的資訊量非常龐大,學生必須學會篩選,能夠以「關鍵字」搜尋所需的知識。1020331
- Apr 05 Fri 2013 20:53
[典翰MPM數學]PISA素養評量 基北區「逐年漸進」
PISA素養評量 基北區「逐年漸進」
作者: 林志成╱台北報導 | 中時電子報 – 2013年3月31日 上午5:30基北區日前宣布明年特色招生考試將考類似PISA(國際學生能力評量計畫)題型,引發恐慌。教育部次長陳益興昨表示,基北區是要進行「素養評量」,教育部已和他們討論過,不要突然間就大量考PISA題型,應採「逐年漸進」方式調整。
十二年國教明年上路,基北區特色招生要考類似PISA題型,學生、家長及老師對PISA不瞭解,因此相當焦慮。陳益興說,PISA這個名稱容易引起誤解,正式說法應是「素養評量」,目的是測驗學生靈活運用知識的能力,是考活的知識。
陳益興說,基北區要考學生基本素養,沒有人反對,只是擔心改得太快。教育部最近和基北區溝通後,基北區已承諾採取「逐年漸進」方式來推動,讓學生、老師及家長都能安心。
所謂「逐年漸進」,是前幾年還是以類似現行基測只考選擇題的方式進行,之後再慢慢加進問答題嗎?陳益興說,詳細內容基北區將會在今年六月完整說明,他現在不作論斷,以尊重基北區之後的討論。
台北市教育局長丁亞雯表示,基北區特招進行「素養評量」,本來就是採「逐年漸進」,不是一步到位。明年基北區特招還是會考「閱讀理解素養」及「數學素養」兩科,除了考選擇題外,還會有一些簡單的問答題,之後再逐年調整選擇題、問答題比例。
新北市教育局副局長龔雅雯表示,基北區特招原本規畫採用開放問題考法,但為了減少衝擊,初期會增加一些大家比較熟悉的題型,以讓考生慢慢調適,但具體怎麼做還沒有定論。
基北區特招 北市:採漸進辦理
中央社 – 2013年4月2日 下午4:24(中央社記者黃麗芸台北2日電)
台北市教育局今天表示,103學年度基北區特色招生考試素養評量出題方向,將採逐步漸進方式辦理。
根據媒體報導,有台北市議員建議台北市政府暫緩實施103年基北區十二年國教採類PISA特招考試(閱讀、數學素養),待有足夠配套措施後,再從105年的國一生開始。
對此,教育局副局長馮清皇表示,103年基北區特色招生考試,只有部分題型可能類PISA(國際學生能力評量計畫),將採逐年漸進方式視國中學生學習狀況逐年調整,將再向議員、學生、家長及學校說明。
教育局中等教育科長譚以敬表示,針對未來素養評量整個命題規劃部分,原則上將採逐年漸進方式,首先在今年5月底前,將確定特色招生學校及相關名額,將由這些學校組成試務委員會,後續包括試題題型、相關評量時間和配分等,盼在6月底前有個試題說帖,並對外說明。
譚以敬說,目前所謂的類PISA或PISA題型,都只是素養評量題型中的一種,未來這部分命題比率將逐年提高,但中間需要老師培養方面或是教授指導命題部分,都要投入許多人力及心血,原則上開始會有這種題型,但不會是唯一的一種。1020402
- Apr 05 Fri 2013 16:41
[典翰普拉斯美語文]文法一點靈-2013/04/05
【典翰普拉斯文法分享】made of & made from
有普拉斯三級學生詢問老師下列兩個句子的差別,我們一起來看看是什麼樣的問題吧!
A desk is made of wood. 書桌由木頭製成。
Wine is made from grapes. 葡萄酒由葡萄釀製成。
大家有沒有發現,同樣是要表達由…製成,英文卻出現了兩種說法,
一種是 made of;另一種則為made from,究竟這兩者有何不同呢?
其實這關係到了成品與原料這兩項因素。
首先我們來看made of ,當我們要使用made of時,必須注意原料在製成產品後,它的性質是沒有改變的,以上面句子為例,書桌由木頭製成,當我們第一眼看到書桌時,即能從它的外觀看出它是經由木頭所製作而成,換句話說,它的原料性質與製成成品後並無改變,也就是俗稱的物理變化,此時我們必須以made of來表達。
反之,made from,則代表了原料在製成產品後,它的性質已有所變化。例如,製造葡萄酒的原料是葡萄,葡萄從原本的固態食物轉變成為液態的酒,經過化學變化以後,我們從外觀上看不出原料是什麼?因此我們不能使用made of,必須用made from來表示。
希望大家都能學到正確的用法喔!
- Apr 05 Fri 2013 16:38
[典翰MPM數學]我都是為你好???
【我都是為你好???】
有沒有覺得以下對話很熟悉:
媽媽指著速食店看板說:「小如,你想吃什麼?」
小如:「我要吃麥脆雞餐。」
媽媽:「吃炸雞上火,容易嘴破不好啦。」
小如:「那我要兒童餐-漢堡+薯條+可樂。」
媽媽:「薯條也式炸的耶,喝可樂對身體不好。」
小如:「那我吃蛋捲冰淇淋就好….」
媽媽:「吃冰怎麼吃的飽#$%$%$%^&….」
小如 (無言…..@@”)
諸如此類的事,還不只發生在吃飯這件事上,大家有想過嗎?我們每天和孩子說了多少的『No』?!『Because…. 』,如果被規範的是你,你受得了嗎?和孩子溝通有很多種模式,但大家總喜歡打著「我是為你好」的旗號,管小孩、唸小孩、限制小孩做一些自己都做不到的事, 這樣好嗎?有用嗎?
如果這樣的事情發生在學習上,就更麻煩了。你覺得為孩子好,送他去學鋼琴、小提琴、英文、數學….,原本學這些東西是真的對孩子好,但若我們引導的方式錯了,表現方式有情緒,反而會讓孩子產生反感和厭惡,實在得不償失。
何不先聽聽孩子們的想法?再針對孩子們提出的問題做檢討和改良。每件事情都需要溝通,不是單方面的自我感覺良好,若讓孩子不甘願的照著我們所希望的路走,這樣反而會得到反效果,畢竟這是孩子的人生,我們不能幫他過,也不可能幫他做一輩子的決定。
好的教育理念不僅是讓家長認同,是最重要的是能夠受到孩子的肯定,試著與孩子當朋友,有時候當朋友反而比較容易拉近彼此的距離。『讓孩子信服』是當朋友重要的第一步!但也不要刻意與孩子打交道,不然孩子會覺得我們另有目的,反而會避開我們,一切慢慢來。
─文.JW
圖文來源:https://www.facebook.com/MPMmat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