談12年國教下明星高中的定位

 

■雲深(高中教師)

教育部不斷強調12年國教的首要目標是降低學習壓力,營造讓孩子更快樂的學習空間。但實際上在現場所感受到的是學習壓力不降反升,國中端的孩子要花 更多時間補習、做義工,增進「多元學習」。而高中這一端,現場教學的老師憂慮這群未經過太多考試「淬鍊」出的學生能力,對剛升上高一的學生拚命地「進補」。不管是哪方,都讓孩子們添加了更多壓力,而違背了12年國教的本意。

這些壓力來自於,無論國民教育怎麼調整,家長與老師還是殷切的期盼自己孩子上「好學校」這個堅不可破的思維。12年國教,不管是對學生、家長或是老 師,彷彿又是一種新的魔咒。明星高中,在12年國教中究竟扮演怎樣的角色?而12年國教的政策到底是解除了升學主義的魔咒,還是把這個魔咒給擴大化、全面化?

回顧自身經驗,在就讀明星高中時,儘管在課業上壓力確實很大,對於考試也 經常感到痛苦,然而,對於學校我依然有一定的認同感,因為在課堂上的討論跟學習與自己就讀國中時迥然不同,不管是與老師或是同學的互動跟學習,在一定程度上都滿足了我更深的求知慾跟加深了自己的思考能力,這些相互激盪出的火花對於我來說仍是珍貴的一部分。

但之所以會這樣逼迫自己,就是害怕如果無法維持學業,就會被升學主義的殘酷規則給遺棄。這樣的恐懼並不好過,有時也會超出了我對知識原本的喜愛跟熱情,只覺得在學校總是有著一種厭惡感。儘管脫離了學生的身分,但我在現在的學生眼中,仍然看到相同的害怕跟痛苦。

我們無法否認的是,學生們還是必須面對升學主義、文憑主義依然掛帥下的現實壓力──因為現行的教育制度其實根本並沒有改善菁英主義的思維,光從近日 新聞不斷爭論增額比序的部分就可以發現,大多的家長跟老師還是期待孩子進入明星高中,即使12年國教打出要讓明星高中逐漸退場的姿態,然而明星高中在這樣 的氣氛下卻「背道而馳」,入學價碼反而炒作的更高。

儘管提出了所謂特色入學的構想,但12年國教的結果似乎只會變成明星高中依靠特色課程繼續維持菁英式的教育,好讓學校及學生繼續享有資源。明星高中 並沒有真正退場,而是換了個名稱繼續存在,因此讓其他更多的學生及家長只會更想一窩蜂的將自己塞入窄門,為了得到既多又好的資源,這樣的戰爭只會一再上演,而特色入學也變成了另一種變相的明星高中入學手段。

因此教育界應該更深層的去思考,既然明星高中是一個必然的神主牌─它難以廢除也在某種程度上需要存在,那麼我們該做的,並不是齊頭式的假平等,把學 生美其名為均分給亂加分散,製造出「均質」、「大家好」的假象,而是更根本的去思考,該如何提升其他高中的師資、教學資源以及教學環境。

換而言之,目標並不在於將明星高中「消滅」;實際上,明星高中的「迷信」不需要也難以被打破,理想的明星高中,應該是指那裡的師資跟資源有多適合就 讀那所學校的學生,跟多能將孩子帶到他們合適的方向來決定,而非為了好資源爭破頭的「排擠」現象。因此,我們真正該做的是在師資、資源及環境上努力做更多 的調整,來符合每個孩子的需要,這也才是所謂的適性輔導,當我們能夠把合適的人擺在適合的位子,才能期待他們往更好的方向前進。

我們的教育,不該也不能只被用來當作養成菁英的「血淚工廠」,但教育一旦變成了如此排他、毫無選擇餘地、沒有人性的思考跟彈性,甚至也沒有討論跟反 思的空間存在,使所有人依舊深陷升學主義所帶來的恐懼跟焦慮中動彈不得時,這就真的成為了一種「魔咒」。而這不該是我們所樂見的未來。

典翰精緻教育學苑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學測、指考 朝2合1邁進

 

中國時報【胡清暉╱台北報導】

大學多元入學制度已實施十二年,教育部考慮全面檢討現行的考試、招生方式,基於簡化程序、減輕考生負擔,不排除學測、指考「兩試合一」。建中及台中一中校長、家長團體、高中教師團體均表示支持,教育部則希望朝向「兩試合一」的方向去研擬可行性。

大考中心昨天召開記者會,主任牟宗燦表示,大學多元入學從民國九一年實施,並於九六年納入繁星計畫,且甄選入學比率逐年增加,高中端經常抱怨,學測 通常在一、二月舉行,只考高一、高二課程,導致高三生上學期忙著準備考試,甄選放榜後,很多高三生無心上課,不利於上大學後的銜接。

因此,教育部委託大考中心進行「大學招生及入學考試調整研究方案」。牟宗燦指出,大學入學考試的日期、科目、測驗範圍及題型、計分方式、各招生管道的比例,全都會一併納入檢討,學測、指考不排除「兩試合一」,影響層面很大,希望今年底完成檢討,明年六月提出結案報告。

全國高級中等學校教育產業工會祕書長黃文龍表示,教育部曾在四、五年前規畫「兩試合一」,但後來不了了之,站在簡化考試的立場,支持「兩試合一」。

建中校長陳偉泓、台中一中校長陳木柱均贊成,陳偉泓指出,若採取「兩試合一」,升學考延至五、六月,高中課綱縮成兩年半,讓學生在三下專心準備考試,或是學測五科做為一階段門檻,指考轉型為目前的二階段甄試的專業科目,每個學生最多選考三科。

高雄女中王同學認為,大學招生、升學考試、高中課綱環環相扣,務必用心規畫,不要把學生當成白老鼠。家長團體樂見「兩試合一」,未來升大學以繁星、申請為主要管道。

教育部常務次長陳德華說,教育部沒有預設立場,但朝向「兩試合一」方向去研擬可行性。台大教務長莊榮輝坦言,茲事體大,各大學尚未形成共識。

典翰精緻教育學苑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鼓勵技職生就業 學制研議調整

 

(中央社記者陳至中台北19日電)

技職學生升學比例過高,導致基礎人才缺乏,而學校也偏向學術化。教育部考慮調整學制,鼓勵學生先就業,有一定經驗再進修。

根據教育部統計,民國89年高職職業類科畢業生,僅42%升學,至99年,升學比率已達81%;綜合高中升學比率更高達92%,就業者寥寥可數。業界人士都提出警訊,長久下來將使台灣缺乏基礎人才。

教育部次長陳德華接受中央社訪問時表示,對於技職教育的「升學直通車」現狀,考慮做一些調整。

陳德華表示,很多高職以「升學率」作為招生賣點,但近年社會風氣已慢慢改變,能不能找到好工作才是民眾關心的。第二期技職再造,將會把重點放在「就業率」。

陳德華表示,學界近來有一些討論,希望能改變學制,例如「3加2加2」,即高職3年,大學拆成兩個2年,中間則鼓勵學生就業,取得經驗,但目前都仍在討論階段,還沒形成政策。

有人建議,規定高職生工作數年後才能考科技大學,但陳德華認為很難「強迫」,產學合作是比較可能的方式,鼓勵產業界參與人才培育的過程,而不只是等著政府培養好人才。

陳德華表示,要讓學生願意先就業再升學,關鍵在於產業界提供的工作環境和條件,是否有足夠的吸引力。教育部已建構產、官、學的媒合平台,定期邀各產業公會對談,希望能一起找出對策。1020319

典翰精緻教育學苑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個人申請通過率逾六成 創歷年新高


 

大學「個人申請」第一階段篩選結果即將在二十日公告,根據統計,今年通過人數比率是67.87%,比去年提高1.38%,不論是報名或是通過篩選人數,都創歷年新高。

今年個人申請入學核定招生名額創歷年高,連帶第一階段篩選通過率也是歷年最多。大學甄選委員會統計,今年共有一千七百六十二個校系參與招生,總報名 人數九萬五千七百二十二人,每個考生平均申請5.29個校系,平均通過系數2.42個,六萬四千九百七十一名考生通過篩選,通過率67.87%。大學甄選 入學委員會副總幹事游素碧說,這些數據都是歷年最多。

甄選委員會將在三月二十日在「大學甄選入學委員會網站」公告篩選結果,不另外寄發書面通知,二十一日開放審查資料網路上傳,今年共有二十四所大學推 行「書面審查電子化作業」,未依規定完成上傳,不得參加指定項目甄試。甄選委員會提醒,避免網路塞車,請考生盡早完成上傳作業。

典翰精緻教育學苑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社論:學用落差議題中的階級歧視



 

博士生賣雞排的議題,在媒體推波助瀾下,被形容成是教育資源的浪費,不但有製造業龍頭出面批評這是教育資源的浪費,就連教育部也快要擋不住媒體評論的壓力,放出風聲說要檢討高等教育的學用落差。

這個議題看起來像是「受過高等教育的青年高不成低不就」、「高等教育培育人才的懷才不遇」現象,但是背後所展現的觀點、意識,卻是明顯對於受雇者的歧視:博士創業當老闆,可以選擇在任何的經營類別,但是博士作為受雇者、勞工,就只能選擇固定的就業管道。

這當中的邏輯錯亂就在於,一般人要創業當老闆,可以選擇時尚、光鮮亮麗的行業,也可以選擇被美化成「平價」的低價路線;可以是走高階、高科技的研發 路線,也可以是賺取微薄利潤率的血汗製造代工業。就算是換成長春藤這類的名校博士,選擇一個差異性很高的行當也無妨,總是可以找到話術加以美化。

老闆在選擇職業時享有極高的自由度,幾乎怎麼做都能說得通。航太博士創業的方式是利潤一塊錢、兩塊錢的低價商品,媒體會說這是一種商業模式,而不是 眼光短淺;技職體系訓練出身的老闆說要研發高科技產品,主流價值會說這是志氣遠大,而不是好高騖遠;生物科技的博士立志要經營物流業,專家會讚美這是人才 的跨領域嘗試、異業結合,甚至期望生物科技的思考方式可以為物流業帶來創意的刺激,而不會被描述成不自量力、教育投資的浪費;領有文學學位的女士想進入高科技產業,會被視為有企圖心,而不是不切實際。商業雜誌中各種老闆創業的「神蹟」,就是最好的例子。

在老闆、資本家的世界,一切都有美化的可能性,「學非所用」的議題在這裡是不存在的,一切都很美好,簡直就是包容度極高的美麗世界。

但是一進入受雇者的領域,立刻豬羊變色。這次的賣雞排博士生就是赤裸裸的例子,所有的個人動機、個人經歷全部被放大檢視。在此觀點下,博士如果沒有 選擇主流價值下的「體面」職業,就是某種程度的人生失敗。中產階級重視的是受雇於哪家公司、擔任什麼職位,那是標示一個人的能力的重要標準,職位的位階、 薪資的高低,就變成衡量一個人的標記。博士作為受雇者,選擇職業時沒有發揮專長,會被嗆說「該課徵教育資源浪費稅」;技職體系的畢業生沒有進入製造業,則 會被描述成「浪費教育資源」。儘管有同樣的學歷,只要是處在不同的階級,那些用在老闆身上的個人選擇、個人定位的溢美之詞,完全不適用在受雇者。

有了「商業策略」當成護身符,老闆可以不受「教育資源浪費」緊箍咒的束縛;但是在媒體、世俗的眼光下,受雇者的人生道路則很狹窄,只有特定的幾種模式。要是依照黑手出身的老闆在批評博士生「浪費教育資源」的觀點,我們可能忘記了,如果世界只有單一的就業模式,那麼,高學歷、高素質的博碩士生要怎麼在 「浪費育資源」的大帽子下,願意來到資源不足、付不出高薪的台灣中小企業任職?

世界只有一個,可是,在主流價值的觀點下,我們看待教育、就業時,卻不自覺的形成雙重標準:用在老闆身上的觀點相對寬容,用在勞工身上的觀點則很嚴苛,以至於,同樣是接受高等教育,只因處於不同的身分階級,評價立刻翻轉,由天堂掉入地獄。這是資本主義下邏輯錯亂所導致的偽善,我們習而不察,卻處處受制於它。

典翰精緻教育學苑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推適性輔導 老師先補技職課

 

(中央社記者陳至中台北20日電)

教育部為打破重高中輕技職現象,推動適性輔導,但多數國中老師對技職陌生,宜蘭縣讓老師「補課」,認識縣內各職校的特色。

教育部今天公開「國中適性輔導列車」第4部微電影,選中江慈然、江意然雙胞胎姊妹花當主角,兩人在宜蘭縣東光國中的安排下,國中時就參與許多技藝體驗活動,找到自己的興趣。

現在妹妹江意然打算進入頭城家商餐飲科,姊姊江慈然則想就讀美容美髮科,雙胞胎姊妹走向不同的道路。她們的母親林品誼說,女兒對讀書比較沒興趣,但在技藝課程中,學到很多讓人驚訝的技術,而且自信、處事態度也大有進步,也變得快樂得多,讓她感到欣慰。

宜蘭縣學生輔導諮商中心表示,要讓學生認識技職體系,老師是關鍵。但現在國中老師大都是高中、普通大學畢業,對高職、五專相當陌生,因此宜蘭縣舉辦多場研習活動,帶老師認識縣內各職校的各種類科,獲得好評。

教育部國民及學前教育署副署長黃子騰表示,過去大家以為國中老師只會發考卷、寫黑板,十二年國教上路後,老師更要扮演生涯輔導的角色,責任更為重大。1020320

典翰精緻教育學苑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高中職免試入學 花蓮比例82.5%冠全國

〔自由時報記者花孟璟/花蓮報導〕


一百零二年高中高職免試入學,花蓮區十一所高中高職,教育部共核定四千六百零九個招生名額,但免試名額就高達三千八百零三個,比例有八十二點五%,為全國免試比例最高的招生區,將於四月二日至三日報名,四月十八日放榜。

特殊的是,花蓮區第一志願花蓮高中、花蓮女中,由於去年免試名額只開四十一%、五十%,招生破天荒出現缺額,因此今年拉高免試招生比率,花中、花女分別提供八十五點一%、八十%的免試名額,花蓮高中免試名額還是去年的二倍,也是全國各招生區明星高中當中,免試比例最高。

花蓮高中免試預計招生三百六十人,另有原住民、身心障礙各八名外加名額,全部採取「學生申請」模式。

花蓮女中免試名額三百三十七人,分為「國中薦送」模式以及今年新增的「學生申請」模式,各招收一百三十五人、二百零二人及原住民、身心障礙外加名額各七名。

花蓮女中 有國中薦送模式

花女是全國各第一志願學校中,唯一免試入學有「國中薦送」的學校,無特殊成績門檻,由國中依照分配到的名額自行推薦,名額最多的國風國中可薦送二十一名、花崗國中薦送十八名,自強、玉里國中可薦送十一名,偏鄉國中最少也可薦送一名。

花蓮高商 提供逾八成五名額

職校第一志願花蓮高商,去年免試名額只有六成五,也出現缺額,今年比照其他職校,開出八十五點五六%的免試名額,招生三百零八人,以及原住民、身障外加各二十一人、七人。

至於花蓮高工、花蓮高農,去年免試入學率先開出超過八成名額,招生反應良好,熱門科別如農校餐飲科,報名人數還是招生名額的五倍,因此今年度續辦, 花農免試名額三百三十五人(比例八十三點七五%),而花工免試名額四百八十四人(八十六點四三%),則是公立學校免試名額最高!

也有學校只要登記就等於錄取,光復商工免試名額一百六十人(八十%),全數採學生登記;玉里高中除了提供七十四個名額採學生登記,也有二百五十個名額採學生申請,免試名額總計三百二十四人(七十五%)。

花蓮區免試比例最低的高中則是私立慈大附中,只有五十五點三二%,名額一百三十人,主要是該校還可透過其他招生管道收外縣市學生;免試比例最高的則是私立中華工商,免試名額高達九十%,共二百七十人,採學生申請模式。

典翰精緻教育學苑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12年國教比序 圖書館服務學習搶破頭

 

〔記者鄭德政南市報導〕


市議會定期大會昨輪由教育局業務報告,議員針對十二年國教及超額比序等議題砲聲隆隆,教育局官員難以招架。

蔡育輝議員指出,教育局應主動邀市議員參與該區十二年國教,善用公益頻道宣導,針對學習服務機構標準模稜兩可,同性質有的時數被認定,有的不能,讓學生和家長無所適從,難怪會亂成一團。

林美燕指出,十二年國教明年實施,市府公布服務學習單位不敷需求,為免形成排擠,應開放有意願提供服務學習機會的機構,申請通過方便學生就近服務。另體育場廁所衛生紙因常被偷,場方實施管控,對入廁民眾造成不便,希改進。

林燕祝指出,國中、小家境清寒學生,請學校能安排教師加強英語或數學等課程,減輕家庭負擔。教育局表示,部分學校已規劃利用寒、暑假期間實施課業輔導。

莊玉珠說,南市多元比序項目偏多,學生家長忙著到處張羅服務學習去處,圖書館最受青睞,大家爭破頭。李退之指出,超額比序項目有十多項,比出高下 壓力倍增,影響所及,學生將斤斤計較每張獎狀,和十二年國教本意背道而馳。蔡玉枝說,不少學校代課老師人數達正式老師二分之一,學生家長憂心教學品質受影響。

賴惠員、謝財旺說,南市博愛國小英語教師有六名,學甲國小鐘點老師只有一名太少,溪北地區國小英語教師配額待補充,要求明年先編列五百萬元推動,拉近縣市學生外語能力水平。

趙昆原說,南市推展教育軟硬體方案,不要把責任全推給中央,並兼顧區域均衡,如在偏遠地區舉辦圍棋比賽,培養學生興趣,認識圍棋技藝。林志聰指 出,極限運動場無水無電、且無廁所,前往運動民眾內急時,得向鄰近清潔隊借廁所,要求教育局積極處理,不要讓有意認養單位望之怯步。

李坤煌指出,龍潭國小創校後,將原屬永康國小的車行分校改納入龍潭國小,衍生出土地買賣未過戶糾紛案,要求教育局居間調解,並協助解決。


12年國教偏離主動與均衡學習理想?

 

教育局擬將12年國教超額比序項目的「服務學習」,授權給各校自行認定。市議員邱莉莉認為此舉對社經地位背景較低的學童競爭點較為不利,20日要求教育局應檢討南市免試入學設計,是否有偏離主動與均衡學習的理想。

 

邱莉莉表示,「體適能」與「服務學習」是之前多數民眾較疑慮的採計比序項目,但教育局已配合檢測站儘量拉近體適能的落差,另一方面因無力處理「校外服務機構」的爭議,只好透過授權各校自行認定,如此做法難免給人有進退失據的觀感。

邱莉莉說,一開始台南市的免試入學比序項目最為繁多,教育局認為這樣適可說明台南市的均衡學習,不過隨著部分免試入學超額比序項目內容的說明與調整,卻令 人感覺似乎要以「對外競賽成績」、「獎勵記錄」與「社團參與」來主導超額比序。如果加上不確定性甚高的「幹部任期」,對社經地位背景較低的學童競爭點較為不利。

另外,對於教育局安排全市79場12年國教入學方式到校宣導,所選定的時間多是上午,且非例假日,致有家長因上班不刻參加。邱莉莉亦要求教育局應再檢討改進。


服務學習項目 家長霧煞煞

 

〔自由時報記者洪瑞琴/台南報導〕

針對十二年國教問題,教育局昨天在議會工作報告,議員砲聲隆隆,紛紛指責超額比序 「服務學習」項目混亂不清、家長無法參加說明會、只能選擇兩校多重志願不合理,連醫師、檢察官、警員都不清楚,私下來向議員請教,更遑論一般基層勞工家長,令人憂心!

教局長:未列清冊者 可登記報備

教育局長鄭邦鎮表示,南市兩校多重志願選填,是經過會議整合意見,避免學生「到處備取、到處都沒去」,這不是他個人的想法。

他指出,服務學習項目,不論校內外機構與時數,均可由學校自行採計,即使未列教育局公布清冊內,也可以向學校登記,擬定學習計畫,學校向教育局報備後,即可做服務學習,會請學校再加強宣導。

邱莉莉、林燕祝、蔡淑惠、莊玉珠、陳文科、洪玉鳳、陳怡珍、李退之等議員質疑,教育局所設計的十二年國教,根本是把孩子當實驗品,其他縣市可填好多個志願,唯獨南市限兩個志願學校,等於強迫學生選自己不愛的科系,家長怨聲載道。

邱莉莉指出,「服務學習」授權各校自行認定,分數差異將集中在「對外競賽成績」、「獎勵紀錄」、「社團參與」,社經地位背景較低的學生競爭點較不利。另外,如何提升各國中教育素質、均一化優質高中職水準等政策,教育局未有具體做法,十二年國教尚未實施,制度精神已走調。

議員也說,教育局安排全市七十九場十二年國教入學方式到校宣導,但選定時間多是上午,且非例假日,上班家長不刻參加,說明會才短短兩小時、宣導後只詢問與會者是否了解,家長對免試入學的質疑,無法獲得回應,像趕業績般匆促。

典翰精緻教育學苑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教長:降低代理、代課老師比率

 

【記者鄭諺鴻台北報導】

中小學教師即將面臨沒學生可教的窘境。教育部長蔣偉寧18日在立院表示,教育部計劃逐年遞減1%的中小學代理、代課老師人數,預計5到10年內,代理代課教師比例從現在的12%,逐年降到5%,減少班級人數,因應少子化而來的老師超額問題。

教師超額狀況嚴重

立委林佳龍指出,目前國一新生人數約25萬人,到113學年度僅剩下18萬人,預估今年減班後,還有2千6百名老師超額,就算每年有1千3百名屆滿50歲老師要退休,仍有1千3百位老師沒學生可教。惡性循環下,導致現任教師沒工作、師培學生出路更令人憂心。

蔣偉寧答詢時表示,未來國中以減少班級人數為優先,盡量不減班。目前國中小班級人數,小一到小三每班29人,小四到小六為30到32人,國中每班 31至33人。理想目標值為小學教師員額從每班1.5名教師增至1.7名;國中每班學生人數先減到30人,未來再以25人為目標。

逐年調降1% 目標5%

調整班級人數之外,教育部也將降低代課教師比率,蔣偉寧表示,目前儲備教師有5萬人,代理代課教師比率約12%,逐年調降1%,目標是降到5%,可 望釋出正式教師職缺。教育部政務次長陳益興表示,國中小原本允許5%的代課代理教師比率,實際比率都高於規定,對於每年降低1%,大家都有共識,目前也請 各縣市提報每年調降代理代課教師比率的計畫。

管制博士班招生名額

博士生賣雞排一事在立院持續延燒,立委陳亭妃質詢時表示,博士生賣雞排顯示學用落差已成趨勢,國家花那麼多錢栽培博士生,博士生卻選擇去賣雞排。立委邱志偉質也說,博士生賣雞排顯示教育失能,博士都如此,碩士或大學畢業生恐怕更嚴重。

蔣偉寧回應,個人就業選擇應尊重,未來也會檢討學用落差問題。教育部已從博士班招生名額總量管制做起,審核大學新成立博士班都要經過考量,若有招生不足情況,會要求減招。

典翰精緻教育學苑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12年國教攻略 教授開講

 

中國時報【朱芳瑤╱台北報導】

十二年國教一○三年上路,其中,基北區特色招生考試將仿PISA(國際學生能力評量計畫)題型。中國時報於三月三十日及四月十三日,分別邀請學者主講數學素養與閱讀素養的培養。

三月三十日邀請台南大學教育系教授林素微主講「數學素養的培養,從看懂題目開始」。四月十三日邀請成功大學國文系教授陳昌明主講「如何培養閱讀素養」。演講地點在台北市立圖書館總館B2演講廳。

主辦單位中國時報表示,此次講座為公益性質,免費參加,但因座位有限,採預約報名方式,每場次限額三八○名。報名電話:0800033088中時客服組。

台灣PISA國家研究中心共同主持人林素微指出,PISA數學素養評量視學生為問題的解決者,強調學生能否在題目情境問題中使用數學,題型有選擇題、多重是非題、封閉式問答題及開放式問答題等。

中國時報發行部總經理孫廷龍表示,配合中國時報每周日《旺來報》刊登「十二年國教全攻略」專版,因此舉辦講座,期望透過本活動作為溝通平台,協助民眾認識十二年國教,也化解家長、師生的疑問,另提供專家意見,提供建言給政府,以利十二年國教的推展。

典翰精緻教育學苑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