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媽媽做自己,孩子就能做自己   2013-02 康健雜誌171期   作者:林惠婷

 

第一次見面,有別於其他會害羞地躲在父母身後的孩子,小紅豆主動向我揮手打招呼;而當我和淑文談話時,她則自在地獨處、專注看書。

 

這對母女間自然流露的溫馨互動,似乎讓濕冷的天氣暖和了起來,心裡不禁納悶,什麼樣的教養方式,才能培養出如此自主又有禮貌的孩子?

 

你可能對黃淑文的名字不陌生,她也許是你的國中老師、你也可能看過她的書或部落格,或在大學課本上讀過她的文章「從浪人到鐵人」。

 

她曾在國中任教7 年,常被形容為「叛逆學生最愛的老師」,為了養育孩子而辭職。

 

現在,她不僅是一位成功的母親,也是一位懂得做自己的知名作家。作品屢次獲得部落客百傑獎,被賦予「最溫柔動人的親子部落格」評價。

 

囚禁在父母的期望裡黃淑文小時候夢想成為作家,後來卻依父母期望成為老師。回想成長過程,不管是生活方式、學校或工作,受到父母期望而下的決定不勝枚舉。

 

比如,小時候她是天生的左撇子,長輩看到她用左手吃飯寫字,提起筷子敲打她的手指,硬生生強迫她換右手。直到現在,她除了寫字用右手外,還常左右手不平衡,傷腦筋該用哪一手拿針線才好。

 

她父母認為,當老師是一個工作穩定的鐵飯碗,縱使她大學聯考的分數能輕易上台大外文系,自己對社會、心理等科系也比較有興趣,仍敵不過父母的期盼而填選師大,走上教書的路。

 

黃淑文說,當她看到榜單出現的是符合父母期望、卻是自己不拿手的師大地理系時,心中確實有一股失落感,感覺被囚困在世俗的眼光和父母的期許裡。

 

有好長一段時間,她恨父親不讓她走想走的路、做想做的事。直到當了兩個孩子的媽媽,藉由生命的回轉和反思,才突然從媽媽的角色,反過來了解她的父親,發現父 親的內在和她一樣藏著非常細膩而豐沛的感情。他之所以用權威牢牢密封著他的感情,是因為他愛孩子卻不知如何表達自己,更不知如何面對屬於父親的軟弱、焦慮和哀傷。

 

她辭去工作專職照顧孩子後,看見孩子身上的特點,竟然有自己童年的影子才發現,當媽媽愈了解自己,才能愈了解孩子,回想小時候希望被對待的方式,其實就是孩子心中渴望的親子關係。

 

她開始探索自己的內在,傾聽心中的聲音,也從教養中找回自己,實踐成為作家的夢想,並找到了親子教養的大原則。

 

從部落格創作開始,黃淑文的作家之路並非一帆風順。7年前她剛開始寫作時,常常被退稿,最高紀錄連續被退了9次,第9 次收到退稿通知時,忍不住哭了起來,她的孩子看到她在哭泣,反過來安慰和鼓勵她,她才鼓起勇氣投第10次,終於成功了。收到稿費後,請孩子吃大餐分享喜悅。

 

她認為,父母和孩子相處時,不用隱藏自己的脆弱和缺點,也不用高高在上地用「大人」的眼光看待孩子,愈能站在孩子的立場理解孩子,愈能拉近和孩子的距離,讓孩子敞開心胸和你談心。

 

讓孩子做自己,在自由裡學會自律

 

所以她認為,親子相處有如跳探戈,父母退後一步,才能釋出空間,讓孩子往前,這也是守護孩子又能避免親子衝突的「有機育兒學」。

 

比如,兒子杜元椿最近很迷電腦遊戲,她雖不完全認同打電動,但也不阻止他玩,反而觀察他如何在課業和玩樂間取得平衡。奇怪的是,元椿的課業依舊名列前茅,學校老師說,「上課時能感受到他絕對的專心,」元椿也因為能維持玩樂和成績的平衡,獲得自我肯定的成就感。

 

黃淑文說,「有機育兒」的好處,能給孩子多一些空間和做自己的自由,孩子會本能地知道哪些事危險不可為,自律卻不放縱。在學習時間管理上,孩子也會體認專注的必要。或許這就是我在元椿和小紅豆身上看到專注特質的原因。

 

有一回黃淑文上電台專訪,主持人跟她坦言,許多五十幾歲面臨空巢期的媽媽,開始後悔年輕時為孩子付出那麼多,等到孩子都大了,面對的是惆悵的失落感。

 

黃淑文認為,其實帶孩子不必像「指導型的媽媽」一樣,隨時盯著孩子的舉動,也不用刻意為孩子安排各種學術或才藝課。有智慧的媽媽在陪伴孩子探索學習的同時,也可以利用零碎的時間培養興趣,和孩子一起成長,做一位「成長型的媽媽」。

 

將來孩子大了,媽媽有較多的空間和時間,之前培養的興趣,就變成專長和生活的寄託。要記得,照顧好自己和照顧好家庭、孩子同樣重要。

 

台北市家長成長協會創會理事長林文虎說,黃淑文與杜文正組成的家庭,每個成員身上嗅到的幾乎都是 一樣的氣質;但是仔細觀看每一個成員,每個個體都獨特得令人訝異!守正爸爸是他最欣賞的POWER 教師,用自創「用生命引領生命」的方式帶領學生;淑文媽媽有著相同豐沛的生命底蘊,但流瀉的方式卻輕柔得不同;從那兩個總是專注聽或說的小孩身上,能看到 父母的影子,但肯定是一種決然全新的樣貌!任何人讀完她的書都會不由自主地,想要像她一樣對待自己的孩子、先生或太太;當然更想像淑文那樣勇敢的對待自己!

 

黃淑文這段「有機育兒」的成功教養經驗,已搭配照片紀錄、及女兒小紅豆的圖畫出版成書,讓我們有機會看見她,做為媽媽又做自己的勇氣。

 

以下摘錄部份內容先嚮讀者:

 

孩子的告白

 

媽媽常說,她對我們的教育是「有機教養」。就像食物要吃有機才原味,媽媽覺得我們只要長出自己的原味,就會活得很好、很健康。

 

所以,我們在家裡,都是開開心心地做自己喜歡的事。爸爸作詞作曲,媽媽寫作,哥哥跑步,我喜歡畫畫。

 

除了開心做自己,媽媽對我們的感情也很「有機」。她說愛要說出來,別人才會知道你在想什麼。因此會主動分享她的喜怒哀樂,連她和爸爸吃東西的口味換了,都會跟我和哥哥說。

 

我和哥哥都是很快樂的小孩。好像自自然然,就會知道自己要怎麼長大。媽媽的「有機教養」,好像有一種讓小孩子開心長大的魔力。

 

媽媽的觀點/用有機的方式養小孩,讓愛流動

 

每年母親節,總有報章雜誌報導母愛的辛苦和無私的奉獻。

 

其中有一則:「如果母親是一份工作的話,工時長,壓力大,沒有薪水,沒有時限,不能退休,也沒有退休金,如果真的要應徵,恐怕沒有人要應徵;卻有千千萬萬的 母親願意把這個工作承擔下來。」從傳統到現代,幾乎一致認為:母親的愛,永無止境也永不止息,「犧牲奉獻與付出」似乎是母親身上的代名詞。

 

不管是全職媽媽或蠟燭兩頭燒的職業婦女,都是很辛苦的。

 

除了有做不完的家事,更要命的是,有時孩子表現不好,似乎嚴重關乎媽媽的面子(很多人認為,孩子缺乏家教,很有可能是媽媽沒有嚴加管教)。

 

雖然現在是男女平權的時代,養兒育女的責任和壓力,仍有絕大部份落在媽媽的身上。

 

同樣身為女性與勞心勞苦的母親, 我有時不免會在心裡偷偷想著,「這樣的愛與付出,全天下的母親真的很快樂嗎?」

 

直到有一天,突然有個聲音跳出來:「如果有一天孩子寫作文形容母親,我會希望孩子寫的是一個苦命的母親,不快樂的犧牲奉獻?還是擁有一個快樂、帶給他歡笑的母親?有沒有可能讓自己成為一個快樂的媽媽,養出快樂的小孩?」

 

這些內在小小的聲音,大大的改變我的教養態度:別把母職當苦工,只要用對方法對待孩子,就能在付出的同時得到快樂!從此,我從表象的辛苦付出,轉變成內在對自己的關照,「有機教養」的觀念也因此而生。

 

所謂的有機教養,就是讓愛可以自由流動。流動的愛是活的,彼此有來有往,相互關心。愛與被愛本來就應該要對等,絕不是媽媽單方面付出、失去自我。因此,我讓孩子從小知道,媽媽給予他們愛與成長的空間;相對的,媽媽也需要你們的愛和休息的空間。我會直接表達自己的需要,也會教導孩子表達自己的情感。

 

我想,媽媽不需要過度強調母愛的偉大,或以為當媽媽就必須無止無盡地付出。其實,媽媽不必當超人,樣樣都要管、樣樣都要操心。我會讓孩子、先生知道我什麼時候需要他們的幫忙,某些部份我依賴先生,某些部份我依賴孩子,家裡每個人都很重要,缺一不可。

 

很多媽媽為了讓孩子健康成長,選擇有機的食品。媽媽讓孩子吃有機,自己的心靈也要有機,每天把自己心裡負面的毒素排出去,勇敢地說出自己的需求並尋找協助,對媽媽的身心是不是比較健康呢?

 

就像避免改造植物的基因,養孩子也要養出孩子獨特的原貌。如果你的孩子是玫瑰花,就讓他開出玫瑰花的美麗,不必羨幕木棉花可以長得那麼高大。

 

記得有一回,我種了一顆不知名的種子,發芽之後,莖老是抽得好長,但就是不長葉子,我花了好長的時間等待和觀察,一度以為這顆種子營養不良,後來才發現那就是它存在的方式,它用自己本來的面貌活著。原來每一朵花,這一生都只為了自己原本的樣子而綻放。父母的職責不是把孩子從玫瑰花變成木棉花,而是幫助孩子活出他自己,開出這一生的美麗。

 

愛,是讓家中的每個人自由自在地做自己。媽媽不用自己的愛掌控孩子,也不至於在愛中操勞,讓自己成為犧牲品。

 

用「有機」的方式愛孩子,就像挖一口井,只要找對位置,自會冒出愛的湧泉,找到你和孩子心中的源頭活水。如同詩人紀伯侖所言:「愛所給予的,只是他自己;愛所取的,也只是取自他自己。愛不佔有,也不為人所佔。因為愛在愛中被滿足了。」

 

教育無他,愛與榜樣而已。

 

有一回,女兒突然有感而發地說,「媽媽,生命的原汁原味,真的很讚喔!」我嚇了一跳,想想當時女兒才小學四年級,怎麼會懂這是什麼意思?我故意問她:「妳知道這句話在講什麼嗎?」沒想到,她馬上回答:「就是做真正的自己啊!」

 

還反過來取笑我:「拜託!媽媽,妳怎麼可以這樣問我,我當妳的讀者又不是當假的。」

 

哇!真的不能小看小孩子,也不能小看父母的影響力。

 

有時候我們自以為孩子還小,有些事還不懂,但父母不管做什麼、有什麼樣的價值觀,孩子透過日常觀察,正一點一滴默默地,看到心裡去了。

 

教育像播種,雖然我們不知道播下去的種子何時會發芽,但我相信只要活出你自己要給孩子的典範,孩子自然會成為他們所看見的人。

 

希望往後的母親節能看到更多的孩子描繪自己是個快樂的小孩。因為,他們有個非常愛他,而且把自己過得很快樂的媽媽。(更多內容請見《媽媽做自己,孩子就能做自己》一書)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典翰精緻教育學苑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