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學準備全攻略 中年級:幫孩子學會自我管理 2009-08 親子天下雜誌7期 作者:李佩芬
中年級開始,讀全天的時間變多,在校時間變長;除自己教室外,可能開始有外掃負責區域;相較於低年級課程多在自己教室內,中年級跑堂至專科教室上課的機會增加,「活動範圍」也更廣。
從身心發展來看,中年級也是從「他律」邁向「自律」的時期。從二下開始,家長心態須逐漸從「凡事代勞」調整為「從旁協助」。家長投入愈多,只會更讓孩子失去成長機會。
綜合多位中年級導師經驗,提供健康、身心成長、學習等各層面建議,讓低年級孩子飛躍中年級跨欄,面對更高挑戰。
建議一:加強鍛鍊體魄,提升做事速度
中年級孩子在校時間長,課程分量加重,活動範圍變大,若體力不好,下午很容易精神不濟,身體不適而請假的情形也增加。建議從暑假開始,就多帶出去運動,不論是郊遊踏青、騎腳踏車、游泳打球或跑步,都有助培養體力與耐力。
此外,中年級在校吃午飯的時間也變多,通常在四十分鐘內,孩子得完成打菜、用餐、喝湯、刷牙、抬起椅子、打掃教室等工作。家長可利用鬧鐘或計時器,讓孩子在家先感受「四十分鐘」的時間感,提升吃飯速度。
資深老師也發現,許多孩子吃太慢是因為不喜歡學校餐點,家長不妨準備愛心便當,讓孩子有機會選擇愛吃的食物。
建議二:留意洗澡洗頭是否確實
三年前曾有縣市爆發小學生頭蝨感染,以中年級罹患率最高。學校健康中心護士推測,中年級後,爸媽多放手讓孩子自己洗頭洗澡,可能因沖抓力道不夠而洗不乾淨所致。
建議父母剛開始花點時間,檢查孩子抹肥皂的方式、抓頭皮的力道與次數,確保洗淨。
建議三:培養互動與社會能力
歷經低年級的團體生活洗禮,父母更應重視中年級孩子的人際互動與社會能力。多位老師提醒,到了高年級,「孤獨兒問題」會變得棘手,不像中年級孩子還願意聽老師規勸,接納或幫助原本不喜歡的同學。
相較於「有說卻不見得肯聽」的高年級,中年級是師長仍保有影響力與主控權的「最後黃金時光」,千萬別輕易放掉。
在人際關係上,讓中年級孩子學會尊重、包容、分享,非常重要。有些老師會透過繪本,鼓勵孩子在團體中扮演適當角色,避免過於霸道或太過文靜。